2017年,中国疾控中心研究人员刊发的一项研究,通过比较2002年和2010-2012年国人营养与健康相关数据发现:十年来,国人的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增加了约3倍。研究显示,在校正年龄和性别后,中国人的总胆固醇水平从2002年的3.93 mmol/L上升到2012年的4.62 mmol/L,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从1.6%上升到6%。其中,女性和55岁以上居民高胆固醇血症更为严峻。胆固醇、甘油三酯,在临床中它们与血脂密切相关。要知道,高胆固醇血症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重要前提,而粥样斑块又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基础。
你的血脂为什么高了?
4个原因:肥胖、吃肉多、饮酒、不运动
研究发现,过多食用动物来源蛋白、猪肉以及超重肥胖都不同程度促成了国人胆固醇水平的升高。
十年来,国人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多变化,比如:
1)肥胖——国人变胖了,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从36.2%上升到45%。
2)饮酒——饮酒的人变多了,从23.9%上升到33.6%;
3)不运动——每周进行150分钟体育锻炼的人有所下降。
4)吃肉多——整体看来,能量摄入十年来虽有所下降,但脂肪来源的能量占比却有所增加。比如:猪肉、糕点和植物油在十年来摄入显著增加,蛋、奶、鱼、豆类蔬菜谷物、米面、块茎类蔬果、盐糖和动物油等显著减少。
而在校正能量摄入等混淆因素后,研究者发现,多吃块茎类蔬菜、鱼类、谷物、豆类有助于降低高胆固醇血症;而多食猪肉、动物内脏、动物来源蛋白则会增加高胆固醇血症风险。
高胆固醇血症堪称“隐形杀手”,因其早期症状不明显常被忽视,致严重并发症。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生有迹可循,可以通过了解身体发出的“蛛丝马迹”:
1)晨起头脑不清醒,早饭后有所改善,与人说话间隙会睡着这样的“犯困”症状;
2)或经常出现腿抽筋并感到刺痛,补钙也无法缓解这样的“抽筋”症状;
3)或在眼周、手肘、足跟或臀等部位出现“黄色瘤”;
4)面部、手部突然出现黑斑等危险信号时,
出现以上症状,最好及时就医进行血脂检查,明确胆固醇增高的可能,以求将疾病扼杀于萌芽状态。
医生教你调脂:记住这5点!
管住嘴、迈开腿,生活调脂最实惠!专家指出,体内胆固醇30%来自食物,甘油三酯则70%来自饮食,所以进食成分和量的不当,都会引起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。
1. 限制食物性胆固醇的摄入,一天一个蛋黄就足够
专家提醒,过多的胆固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罪魁祸首,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,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。虽然体内的胆固醇不全来自食物,但是限制胆固醇的摄入是降低高胆固醇血症所必需的。食物中含胆固醇丰富的是鸡蛋黄、蟹黄和各种动物内脏,这些食物应尽量少吃。如一个蛋黄就含胆固醇约200~300mg,这就是每天胆固醇摄入的最高量。
2. 限制脂肪的摄入,优先吃多不饱和脂肪酸
《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(2016年修订版)》提醒,高胆固醇血症者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应小于总能量的 7%,反式脂肪酸摄入量应小于总能量的 1%。每日烹调油应少于30g。脂肪摄入应优先选择富含 n-3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,如深海鱼、鱼油、植物油。菜肴以蒸、煮和凉拌为主,炒菜少放油,尽量不煎、炸食品,少吃人造奶油食物。
3. 限制总热量的摄入、控制体重
专家谈到,如果对每天摄入的总热量不加限制,即使脂肪摄入较少,体内过剩的能量也可以转化为脂肪。因此,碳水化合物也应适当限制,也就是每天的主食要有所控制,做到每餐食无求饱。多吃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,如热量较低的粗粮(如全麦面粉等)、杂粮(如豆类杂面等)和新鲜绿叶蔬菜。维持健康体重(BMI:20.0~23.9
kg/m2),有利于血脂控制。
4. 戒烟限酒
专家谈到,吸烟能抑制脂蛋白脂酶(人体内一种参与脂蛋白代谢的重要的酶)的活性,使甘油三酯升高,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。还能破坏内皮细胞的功能,引起动脉痉挛等。所以对于血脂异常和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危害很大,还是强调必须戒烟。此外,《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(2016年修订版)》也提到,中等量饮酒(男性每天 20~30 g 乙醇,女性每天 10~20 g乙醇)能升高 “坏胆固醇” 水平。
5. 低中强度的重复性有氧运动
体育活动可以消耗人体的热量和脂肪,降低甘油三酯,并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。专家谈到,体育锻炼的方式建议采用低、中强度的有节律,重复性的有氧运动,如行走、游泳、骑自行车、打太极拳或体操等,如每天行走30分钟,距离为3千米。不过对于有退行性骨关节病的老年朋友则不宜走得太多,尤其不要爬山等,以免加重对下肢骨关节的损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