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暑是第十二个节气,也是夏季节最后一个节气,此时正值“三伏”之中的“中伏”。大暑时节被认为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。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说:“大暑,六月中。暑,热也,就热之中分为大小,月初为小,月中为大,今则热气犹大也。”“斗指丙为大暑,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,故名曰大暑。”此时农作物生长最快,很多地区的旱、涝、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。
中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:“一候腐草为萤;二候土润溽暑;三候大雨时行。”
医学指导: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主治中医师、健康管理师罗坤灵
大暑的习俗
喝伏茶:金银花、夏枯草、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 茶水,有清凉祛暑的作用。
晒伏姜:俗话说:“冬吃萝卜夏吃姜。”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,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,于太阳下晾晒。食用伏姜有祛风散寒,温中健胃的作用。
烧伏香:大暑节气气温最高,农作物生长最快,常出现旱、涝、风灾,因此百姓烧香祈福,祈求风调雨顺,百谷丰登;还有一种说法接近于中医的灸,在伏天里用药香熏特定的穴位,可用于治疗疾病。
莲子汤:明清以来,伏日最盛行吃莲子汤。莲子性味甘平,有益肾固精、补脾止泻、止带、养心的功用。夏日常饮莲子汤,能补中强志,养神益脾。中老年人食之,轻身益气,令人强健。
喝暑羊:在枣庄市,不少市民大暑这天到当地的羊肉汤馆“喝暑羊”。三伏天喝羊肉汤,温阳补虚,还可带走人体内寒湿,排汗排毒。
吃仙草:仙草别称凉粉草,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,被誉为“仙草”。将其茎叶晒干后,可以做成烧仙草,广东一带叫凉粉,是一种消暑的甜品。
大暑养生十大要点
高温和潮湿是大暑节气的气候特点。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主治中医师、健康管理师罗坤灵指出,大暑节气人体腠理开泄,暑湿容易乘虚而入,暑湿易扰心神,耗气伤津,体虚之人容易导致中暑等不适。
夏季过度排汗导致心气不足,室外室内温差大,如反复出入,心脑血管舒缩频繁,易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。湿热气候善侵犯人体关节,引发关节疼痛等疾病。
湿热气候细菌易繁殖,食物易霉变,饮食不节,喜饮冷吃冷食,容易导致腹痛腹泻、消化不良等脾胃病。
大暑时节天气炎热,要注意及时补水,以温开水、茶水,淡盐水等适当补充盐分和矿物质,少量多次饮用。可饮用菊花茶、绿豆汤等解暑凉茶。避免暴晒,打伞戴遮阳帽等做好防暑。避免汗出后直对风扇或空调吹风。
起居适宜夜卧早起,午间小睡。大暑养心,情志养生保持心平气和,乐观豁达,适宜游泳、清晨及傍晚慢跑、散步、打八段锦等运动。
饮食养生要清热祛湿,省苦增辛。可以吃些清淡、易消化的食物,以低脂、低盐、多维生素为佳。适量食用葱、生姜、大蒜、洋葱等辛味佐食,能补益肺气、行气活血、发散外邪。
大暑时节心火旺盛,养心安神之品有茯苓、麦冬、莲子、百合、竹叶、白茅根、荷叶等。多吃小米、豆类、豆芽、淮山、莲藕、黄瓜、冬瓜、苦瓜、芹菜、南瓜等。适量食用瘦肉、鸭肉等补气养血,滋阴清热的肉类。
著名医家李时珍推崇药粥养生。夏季出汗多,食欲不佳,可食粥喝汤,这样既能生津止渴、清凉解暑,又能补养身体。煮粥时加些荷叶,味道清香,可醒脾开胃,有消解暑热、养胃清肠、生津止渴的作用。绿豆煮汤,有清热解毒、消暑利尿的作用。白扁豆煮粥,能清暑化湿、健脾止泻。红豆粥、薄荷叶粥、百合银耳粥等都是夏季的适宜食品。
大暑节气多吃些酸味食物,能敛阴止汗祛湿,既防止出汗过多而耗气伤阴,又能生津解渴,健胃消食。如番茄、黄皮、桃子、草莓、乌梅、葡萄、山楂、菠萝、芒果、猕猴桃等。
应避免油腻、内脏等高热量食物,避免食用过多寒凉之品损伤脾阳,不宜辛辣、高糖饮食。少吃动物内脏、鸡蛋黄、肥肉、鱼子、虾等,以及一些过咸的腌制食物,如咸鱼、咸菜等。